新闻中心News

公司新闻
行业新闻
香精香料在化妆品中的应用
2023/3/2

一、香料的历史发展          

世界本来就是一个芳香园地,无处不在的香气,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化而 不断地得到开发与利用。人类生来的能够鉴别香味的嗅觉和味觉官能,使得人类社会不断地进步。

世界四大古国:中国,埃及,印度和古巴比伦都早在五千年前已开始使用香料,那个时期,物质普遍稀疏,香料更属名贵。*早是为了祭奠祖先或葬礼中使用,也被当做**疾病。后来出现了****和*组织,为了表示仪式的 庄重隆重,在一些祭天祀神的典礼上食用香料。慢慢的,香料的工艺发展也渐渐兴起,工艺制备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。

发展到现在,香料的总数已超过四千种,大体上可分为天然香料、单离香料和合成香料三大类。

香精中常用原料

香原料涉及数千种之多,以下介绍一些香精中可能碰到的常用的合成与天然香原料:1.醛(Aldehyde):具有醛类结构的香原料。常用的醛类原料包括柠檬醛,C11醛,*醛,*等。2.酸(Acid):具有脂肪酸结构的原料。短碳链的酸,比如:乙酸,丙酸,丁酸等;长碳链的酸,比如:辛酸,癸酸,月桂酸等。3.醇(Alcohol):具有醇羟基结构的有机物。比如脂肪醇类,薄荷醇,以及带有环结构的香叶醇,*,苯*等。4.酯(Ester):具有醇酸酯化结构的有机物。比如*,乙酸香叶酯,乙酸苄酯,水杨酸甲酯等等。5.酮(Ketone):具有酮结构的有机物。典型的酮类香料有二氢茉莉酮,α-异甲紫罗兰酮,鸢尾酮,*酮等。6.茉莉(Jasmine):茉莉分为大花茉莉和小花茉莉。国外都是大花茉莉为主,国内以小花茉莉为主。包括浸膏和净油。主要提供特征天然茉莉花香气,优雅新鲜。茉莉常有*,容易导致变色。7.玫瑰(Rose):玫瑰属于蔷薇科。在国外玫瑰,月季和蔷薇都是用“Rose”一词。国内是有区别,常用的玫瑰原料包括玫瑰精油,玫瑰浸膏和玫瑰净油。常用的玫瑰有*种和保加利亚种。主要提供特征玫瑰香气,具有甜韵花香,优雅*,是花中使用***的原料。8.橙花(Neroli):橙花是很早应用的花香原料,也包括精油,浸膏和净油。主要用于香精的头香,比如*早“4711”香水等。香气清新,新鲜,富有朝气。9.薰衣草(Lavander):薰衣草主产于法国,每年七月开花,开紫色花。通过水蒸气蒸馏方法制备薰衣草精油,使用**,有一定的药用功效。属于清韵花香,偏木质干草感。薰衣草香气具有舒缓,安静的效果。10.晚香玉(Tuborose):晚香玉属于石蒜科,得油率低,加工要求高,有浸膏和净油。晚香玉使用非常**,香气幽雅,偏幽,带甜味。11.岩兰草(Vetiver):岩兰草属于禾科,习称香根草。是近些年来越来越流行的香原料。主要是岩兰草油。具有甘甜味的木香,香气*,留香好,可做定香剂。12.*(Musk):是雄麝鹿腹部香腺的分泌物。具有轻灵而温存的动物香气,甜而不浊,扩散力强,留香长久,常作为定香成分。现在动物来源*昂贵和稀少,目前主要以合成*替代。

 二、香料与香精          

香料是调配香精用的香原料,而香精是由多种香料调配而成的混合品。为了调配香精的需要才研制香料,有了香料才能调配*的香精。而香精是加香产品的原料,只有*终上市的加香产品才能被人们所使用。越是好闻的香气也就是越难*的香精,当今科学水平还无法模仿逼真于天然香气的香精,故香料行业的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。

香精根据其用途,一般分为两大类:可供人食用的食用香精,和可供人使用的*用香精。

*用香精,是指香水,化妆品和洗涤用品中使用的香精。虽然涉及范围也很**,但都是以香料直接配制而成的,不含溶剂,是油相液体的香精,只不过因其各种用途而有些差异,有香水香精,膏霜香精,皂用香精和洗涤剂香精之分。其调配方法是相同的,由于多数是模仿天然花香,它的组成比食品香精来的复杂,每个配方中可用到30多种香料,才能配制成一种香精,一般可按其中成分的挥 发度来策划配方设计和评判香精的质量,按序分成三部分:头香,体香和基香。调配香精时要注意三者的和谐协调性,防止间接生硬。

香精香料的浓度范围

在开发化妆品过程中,使用和添加香精香料时,*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内容:小贴士:首先是香气香型的选择。香气的选择涉及品牌的调性,产品的概念,定位的人群等相关产品信息。不同品牌产品的宣称的卖点会不同,根据不同概念选择不同香型,提供给消费者一定的联想,帮助产生购买欲望和提高使用的愉悦度。

其次关于香精的添加量。香精的添加量与产品本身的基质有关系,也与产品*想表达的内容有一定关系。针对不同的产品,香精香料添加量有一个参考的范围。图文来源:网络,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观点,仅供参考。感谢原创作者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若侵权,烦请平台留言删除。




Copyright © 2015-2023 上海敏晨化工有限公司,All Rights Reserved. 沪ICP备10036220号 沪(普)应急管危经许【2022】200628